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交通)是中国中铁全资子公司,前身是中国中铁西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28日在广西南宁市注册成立。2012年7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更名为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交通注册资本金60亿元,净资产91亿元,管理总资产超过450亿元,目前项目累计投资及新签合同额达2300亿元。
中铁交通拥有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主营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是中国中铁集团在建筑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
中铁交通先后3次荣获中国中铁“四好班子”称号,投资建设项目荣获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1项、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3项,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1项,首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三等奖1项。
初识宏景云
中铁交通现有各级子公司、指挥部共62家,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各单位人员十分分散,每年年底我们都要进行全员业绩考核,以及对各分子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民主测评,涉及范围较广,执行周期较长,复杂度较高,消耗成本也相对偏高。比如,以往每年我们都要打印大量的测评表,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考核工作,从年底年初开始连续出差,再到繁杂的结果统计和上会讨论,往往需要到次年年中才能正式公布结果。期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
另外,我们考核的评价主体较多,评价关系也极其复杂,不管是领导班子民主测评,还是机关部门360度考核,相关工作均较为繁琐。在年度考核期间,制表、发表、填表、收表及统计的工作量非常之大,还常常出现某些部门人员出差或开会不能及时参加测评的现象,导致回收票不及时,整个过程的效率问题可想而知。
再一个就是每年考核工作都会占用人力资源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只有五个人,没有专门的考核专员,每年年底的考核都要全部门人员一起上阵,拿回来几万张测评票也需要一起统计。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考评测评票至少要保留五年以上,因此测评票存放也是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具体难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总部年度考核难点所在
①大量测评表制作打印,耗费资源
集团全体人员均参与测评,人员众多,利用传统纸质测评表进行现场测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及办公资源。
②效率低
年度考核工作涉及全员,考核关系多维,实名、匿名交叉,带来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③易出错
结果统计等都要求绝对准确,再加上表格多,数据量大、统计复杂,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求绝对准确,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带给工作人员较大压力。
④难控制
准备阶段有大量的表格需要打印、分发,述职报告需要汇总,评价阶段需要不断催促,反馈阶段需要对结果进行强制分布。手工方式无法做到事前、事中控制。
⑤体验差
采用手工方式,填表、汇总过程繁琐,满意度较低,参与人员容易应付差事。加之异地员工多、出差人员多,很难做到及时填表评价。
⑥不及时
绩效考核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往往要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完成,而大量的反馈报告非常耗时费力,容易造成考核反馈不及时、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⑦不精细
由于没有平台落地,考核办法很难做到科学、精细。由于手工分析深度受限,更不可能为领导提供科学用人的决策依据。
集团多组织民主测评难点所在
①耗时费力成本高
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民主测评由集团公司党委干部部负责组织实施,各单位工作地点分布全国各地,党委干部部发放、收集测评表难度大,各地奔波测评成本高。
②测评过程无法掌控
测评表发放及收回工作繁琐,测评打分过程无法监控,进度无法掌握。
③评分规则难落实
测评人员不认真填写,测评结果通常大面积出现优秀情况,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④统计数据不准确
二级单位领导人员结果需引用班子得分情况,计算容易出错,纸质票也经常出现废票,难以保证精准的结果。
我们是宏景软件的老用户。第一次接触到宏景云是在2017年的10月份。当时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基于宏景云平台完成人才评价工作的相关介绍。对这种云考核模式,一接触我们就非常感兴趣,它能将我们从繁重的考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完成测评,实时统计出考核结果,确保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因此,我们开始了宏景云平台体验之旅。
在宏景团队的配合下,于2017年12月正式开始应用宏景云平台,从前期的接触到了解,再到上线使用,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让我们集团上上下下感受了互联网的力量,体验了云模式下多组织人才评价的创新应用。通过2018年初到2019年初,连续两年应用宏景云后,我们发现云平台确实非常符合我们实际情况,能够解决我们这种跨区域集团公司的考核问题,彻底革新了公司的考核与测评模式。
宏景云助力中铁交通人才评价
两年来,我们先是在集团总部应用了宏景云平台,对集团部门和员工个人开展了年度考核测评,又于第二年推广至60多家成员企业,针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以及一报告两评议,形成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报告并反馈,所有测评工作仅需五步即可搞定。
第一步 人员信息导入
我们可以基于Excel版的人员信息模板,根据员工的岗位角色录入信息,体现出人员层级,再将信息像花名册一样批量导入平台,非常方便快捷,确保信息同步更新。
第二步 设置测评表
快速将我们的考核办法设置到平台中形成测评表,包含了考核指标、指标解释以及选项分数和评价主体权重。比如,对于员工考核,其分管领导、部门正副职占权重50%,其他部门正职占权重30%,部门副职和全体员工占权重20%。最后是指标授权,即对每个测评主体评价指标进行设置。
第三步 创建测评项目
创建带有项目说明的测评项目,一目了然的项目说明,一步步流程化的操作,便于大家直接上手;项目创建过程中,能够分组设置考核对象,操作过程灵活简单;述职报告能够提前上传,让评价更客观公正;支持实名、匿名、准匿名、准实名四种评价方式,同时支持主体多身份。满足了实际业务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第四步 扫码测评打分,实时监控
在测评前设置好评价规则,比如一题多人等,直接下载并打印二维码即可进行评价。测评过程中,能够通过平台随时监控项目进展,未评价、未提交、已评价一目了然,对于未评价的,我们会在测评期间进行一键提醒。测评结束时,结果根据有效票实时生成。
第五步 生成统计结果
项目结束自动生成考评结果统计表,表中能够清晰地展现测评对象各指标的分数和票数,提供丰富的分析数据,为生成测评报告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可以从不同维度汇总,比如各单位民主测评的排名情况,也可以横向对比各单位情况,生成整体报告。
应用感悟
宏景云平台为集团本部员工年度考核、成员企业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和一报告两评议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随后,在二级单位中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全集团启用宏景云进行年度考核。宏景云平台的应用过程,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整个过程可以用效率提升、过程可控、增强满意度、结果精准几方面进行总结,具体我们可以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首先是使用非常便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完成评价,同时可以对评价进行事中控制,比如漏填项或全部评价满分时,系统自动提示,有效确保了有效票数。再比如个别领导因出差或开会而不能到测评会现场,可以第一时间将二维码拍照发给领导,既方便领导,又便于测评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是考核信息比较全面而且保密性较好。扫码评价方式符合当下潮流,由于二维码是随机生成随机发放,完全满足匿名评价要求,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体验效果极佳,测评满意度大大提升。
第三就是测评结果自动生成,分析更加深入、精准。通过全面的评估,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包括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方便认识自己的不足。
第四是信息存档比较便捷,可以存放在云端,也可以存在本地。需要时再打印出来,极大方便资料的存档与使用。
第五是降低风险。云模式不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不需要购买服务器,不需要购买通常所说的软件系统,更不需要运维技术人员参与,业务人员就能搞定,只需在考核时购买服务即可。
第六是节约成本和经济实惠。我们算过一笔账,比如我们公司,2018年民主测评一共组织了39次,测评对象是555个,评价主体是780个,总票数是11595张,总花费是6万块钱,平均一张票成本是5元;再比如360度考核,我们测评的对象是106人,考核主体是122人,总票数发出4188张,总费用花费了2万元,平均一张票的成本是4.8元,我们也可以算一下60多个单位出差完成测评的话,一两个月下来,交通、纸张、人工等成本都会相当高,对比一下基于云平台的测评实在是太划算了。
2019年我们在所属企业推广应用,全公司3000多人,我们选择的是包年的费用,共六万元,平均一个人一年是50元,且一年内不限次数,这样对于我们公司的高速公路收费员来说,实行月度或季度考核既有效又控制了成本,因此云平台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和管理方面的成本。
展望未来,我们更希望宏景云能够拓展更多应用,让我们的管理始终走在创新的道路上。
(本文出自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李燕)